上市之前,再论美团的核心与边界?
2018-07-17 09:43:48
  • 0
  • 0
  • 0

作者:王长胜 

来源:科技观察 

在中国互联网版图上,有实质性的创新并不是很多。虽然互联网行业二十多年突飞猛进,碾压传统行业,但是无论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乏善可陈。腾讯专注于社交和游戏,阿里电商,百度在搜索之外也并没有什么新盈利模式出现。

巨头如此,创业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夹缝中生存已是不易,遑论创新,则是苛求。有偶尔例外者,则是庆幸。如小米、美团、今日头条、滴滴,他们从巨头的看不上的业务起家,然后悄悄崛起、蜕变,等巨头看懂了之后,已经无法追赶,只能买买买。

所以,当百度外卖和饿了么合并,当滴滴和快的合并,就该预见到这个行业依靠烧钱抢市场的主战役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要靠运营维持生存。

至于小米、美团和今日头条的特立独行,恐怕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难找到与之对标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是:用边界的不断扩张中来稳固核心。而这个核心就是用户价值,买小米手机的用户,需要一台电视机,一个路由器,一个插电板,这很符合常理。看今日头条的用户,也喜欢看抖音,这也顺理成章。美团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所有业务的边界扩张,其实说到底,服务的都是同一批人。它们把用户价值最大化了。

核心就是用户价值,边界就是用户需求。显然,用户需求是无限的,所以你看到的美团好像是什么都做。从团购起家,美团成立八年,它的业务横跨外卖、酒店、旅游、民宿、电影、打车、共享单车、到店综合、生鲜零售,确实看起来没有边界的样子,于是也产生了众多劲敌,如饿了么、滴滴、ofo、携程等。

看不懂的人会觉得,美团徒有一大堆业务,都不够性感,利润也不够丰厚,甚至某些业务还在亏损。于是,妄下结论说无限扩张的边界迷失了自己。

美团真的迷失自己了吗?美团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万变不离其宗。

“仔细观察所有垂直领域后,你会发现他们总会在某个用户群体形成交集。而就餐、点餐、看电影、旅游、租车的用户,基本上就是同一群人。”美团创始人、CEO王兴说。

在消费市场,任何公司都会是围绕用户群体而展开,脱离用户最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而在用户流量的获取上,获客成本逐渐提高,而在外卖领域,用户的忠诚度普遍不高,为了获得客户,才有了“千团大战”,才有了各外卖平台无尽的烧钱模式。

没有补贴,就没有客户,这个行业的竞争就是如此。对于新时代资本主导下的创业,其实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因为用户只是暂时的,你只有通过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才能让用户产生依赖感。

看似毫无逻辑的边界扩张、补贴烧钱战略,其实从内部看,美团的核心是非常清晰的,即“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从美团的业务上看,外卖、就餐、旅游、电影等的用户基本以年轻人为主,而这些人基本都是当下最主要的消费群体,所以其吃住用行娱乐服务的核心人群没有变。

从美团的IPO申请中可以看出,其核心业务依然是“吃”,2015年餐饮外卖还仅仅占到了美团营收的4.3%,而到了2017年已经占到了62%。在满足人们日常“吃”的需求上,2017年,美团平台上完成的交易笔数超过58亿,交易金额达约人民币3570亿元,为全国超过2800个市县的3.1亿年度交易用户服务。

作为中间的链接平台,美团除了要服务消费者外,还要服务商家,实现从商户到消费者的贯通。据数据统计,美团平台上的在线商家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万增长至2017年的约550万,同期活跃商家占在线商家比例亦由2015年的66%增至2017年的80%。

所以,从另外一个维度上看,美团的核心是吃,而边界则是吃货们的其他相关需求。因此,外卖对于美团来说,是个不能输的战场。如今,这个战场只剩下美团和饿了么,而饿了么被阿里收购之后,慢慢就会融入阿里生态大体系,成为一枚棋子,原饿了么CEO张旭豪也“荣升”为只任董事长的角色,很难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冲锋陷阵。原来的那个饿了么不复存在,而美团依旧是那个美团。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美团点评是2017年全球最大的餐饮外卖服务提供商以及中国最大的到店餐饮服务平台。通过在核心品类的领先地位,美团成功的吸引了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提升用户黏性,同时不断适应消费者持续演变的消费习惯,外卖也被调侃成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

回过头来看,从团购的红海中脱身而出的美团,难能可贵的是,总能找到当下的一个爆点,死死抓住,然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然后扩张边界,把竞争者踢出局,继续独行,以至于八年之后的今天再看美团,已经变了一副模样,但是,核心依旧,初心依旧。这是美团的性格,更是王兴的性格。

一周前,小米登陆港交所,开了一个不错的好头,不久之后,美团也将登陆港交所。这对于AT巨头笼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