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合并口碑饿了么,这次美团真的对手来了
2018-10-15 13:57:20
  • 0
  • 0
  • 0

来源:首席观察团百家号

互联网巨头们都行动起来了,腾讯刚刚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不到半个月,10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旗下的口碑和饿了么合并。

在新的宏观背景下,巨头们的大动作都无法孤立的看待,背后隐藏的是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而他们的一举一动同样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格局。

阿里巴巴不是今天才涉足本地生活,早在2006年就战略投资了口碑网,但依托于淘宝本地生活入口的模式,一直做得不温不火;2011年又入股刚刚成立的美团,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不欢而散;2015年重启口碑网;2016年投资饿了么;2018年1月,口碑由蚂蚁体系转至阿里新零售体系;2018年4月份,阿里联合蚂蚁收购饿了么,将其完全融入阿里体系;直至今日,宣布口碑与饿了么合并。

从整个过程来看,阿里的已经布局十几年,并且在本地生活领域动作频频,但如果细究之下,我们发现,每个阶段,阿里对本地生活业务的定位略有不同;同时,从节奏上来看,近四年,明显加快了整合步伐。

我们认为,阿里在一系列试错和尝试之后,自己下场抢夺市场的基础已经存在,并且此次合并也彰显了其信心十足。同时,“重新定义本地生活”的新定位势必将搅动整个行业,尤其是刚刚上市的美团点评,在当前的互联网领域,美团点评是唯一一家脱胎于餐饮,专注本地生活的电商服务平台,国内几乎没有一家核心模式完全重合的对标公司。

对于美团而言,这次真的“劲敌”出现了。

阿里的节奏

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消息在8月份就被披露了,不到两个月,新公司诞生,可见阿里动作之迅速。那么,阿里为何此时突然加速?

如果要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将时间转回2014年,此前,整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以餐饮团购模式为主,美团、高朋等还忙着烧钱抢用户,并且这一模式是否能够持续?最终将走向哪里?一切都未知。因此,我们看阿里当时的布局,还是按部就班。

转变发生了2014年春节,被马云形容为珍珠港袭击的微信红包异军突起,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移动支付成为新的战场。果不其然,两家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开始跑马圈地,抢夺支付场景,最著名的便是网约车大战,滴滴和快的背后站着TA两家巨头。而在这场争夺战,到店+外卖的本地生活服务模式也逐渐清晰,其庞大的用户量和丰富的场景也成为阿里抢夺移动支付的战场之一。因此,我们看到,2015年,重启口碑,并且当时并不在阿里体系,而是在蚂蚁金服,证明了其为移动支付支撑的定位。2016年,首次投资饿了么,也是蚂蚁联手阿里,从这个角度看,本地生活服务似乎依然主要承担移动支付场景的功能。

在同一年,马云打出了“新零售”的旗帜。或许从那个时候起,也就决定了本地生活服务即将承担新的任务,而不仅仅是为移动支付提供场景。回顾2016—2018年这段时间,美团点评合并,本地生活服务模式逐渐成型,美团围绕到店和外卖两大核心业务,不断扩张边界,并且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而阿里与美团也逐步形同陌路,直至去年王兴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了双方之间的恩怨情仇。

当然,在这段时间,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也没闲着,盒马鲜生是典型的例子。在新零售的大战略下,盒马鲜生作为互联网+餐饮的试验田,帮助阿里自己进入了这一领域,加上对口碑、饿了么的重启与投资,全力进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已箭在弦上。于是,我们看到2018年年初的四个月里,陆续完成三大动作,将口碑从蚂蚁转移至阿里,收购饿了么,用阿里干将王磊代替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

现在,本地生活服务本身已经成为阿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是谁的附庸。这也就决定了此次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意义不同。

内在驱动力

我们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阿里对于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定位一直变化之中,并且更多是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但我们认为,这并非唯一驱动力,从阿里的主业来看,其也存在着强大的内部推动力。

近几年, “新零售”是阿里的关键词,其核心就在于,在纯线上的流量红利期结束后,平台需要寻找新的增量,而占社会总零售额超80%的线下自然是新的入口。另一方面,基于电商的积累和沉淀,阿里在营销、支付、物流、金融、技术等整个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方面成型,有能力向线下场景输出。

但是,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阿里这样体量的平台,需要不断的概念和业务增长释放其想象力,因此,只有商场、连锁店这些以服饰、鞋帽、箱包等品类消费场景显然是不够的,阿里也不会满足于此。所谓新零售,其核心还是以互联网的方式融入人们所有的消费场景中,尤其是线下,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那么,按照王兴的说法,与餐饮相关的市场规模高达8万亿,阿里的“新零售”自然不会错过。

从业务逻辑而言,相比实物消费,餐饮更加高频,即使阿里的核心依然在实物消费,但毫无疑问,高频的餐饮业务也将为相对低频的实物消费形成导流。比如我们中午和晚上都会去餐厅吃饭,顺便逛逛商场购物。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阿里而言,继电商、金融科技、技术、新零售等概念后,本地生活服务将成为有一个可以讲故事的板块。未来,其上千亿的GMV势必将出现在财报中。

对美团的挑战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成立,在客观上,将对目前国内最大的生活电商服务平台美团形成挑战,这是戏剧性的一幕,在过去的几年,双方从情投意合到分道扬镳,赚足了吃瓜群众的眼球。

我们先对两家进行一些横向对比,业务层面,美团在被质疑“无边界”之后,在上市前后重新回归以“餐饮”为核心,构建酒店、休闲旅游等整个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定位;阿里合并口碑和饿了么以后,口碑的到店和饿了么的外卖也将形成“餐饮”核心,与美团的基础业务正面交锋,尽管酒店、休闲旅游服务目前依然以飞猪品牌独立运营,但是未来的业务交叉整合,都有可能。从单个业务单元来看,两家没有太大区别。

另外还有一些业务数据,美团IPO时披露,美团平台上活跃商家数达740万家,覆盖了内地超过2800个市县,一年完成 69 亿笔交易,交易金额达人民币 突破亿元,外卖骑手54万。

阿里也公布了部分口碑和饿了么的数据,目前饿了么和口碑覆盖全国676个城市,服务350万活跃商家。饿了么的月度活跃骑手66.7万,口碑拥有1.67亿月度活跃用户。

从这些数字来看,美团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这并非最终结果,阿里对本地生活服务的重新定位,势必在外来将加大投入,并且已经宣布将独立融资,在将分散的业务聚合之后,加上阿里体系的资源支撑,可能会形成新的势能,将在商家、用户和收入方面对美团形成一定的分流。

对于美团而言,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之前,面临的是口碑、饿了么各自的对标,业务模式和体量上均占据优势,因此,放眼望去,的确没有完全同类的对手,这让其在资本市场的故事中容易出彩。但阿里此次出手,无疑树立起一个强劲的对手,对于强调执行力和商务能力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而言,阿里也是出了名的狠辣。

最后,我们认为,对于用户而言,或许多一些竞争并非坏事。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